X
【原创】盛会观察 | 省两会报告里的中以创新元素
发布时间:2022-01-21

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昆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常州,点赞中以常州创新园。报告指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质量推进。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步伐加快。

2021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时专门指出,双方合作打造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以创新引领发展,如何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创新驱动锻造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办好中以常州创新园,争当中以创新合作领航者。

1642748595204285.jpg

国际合作典范,

擦亮中以创新合作桂冠

高点规划高位建设,打造国际合作典范。2021年,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到访中以常州创新园表示,将与以色列创新署、中国科技部加强协调,把园区打造成两国创新合作“皇冠上最闪亮的宝石”。

作为国内首个有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历经七年多的发展,中以常州创新园在全国保持合作机制领先、合作模式领先、合作成果领先“三个领先”。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55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0个,涵盖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

走进中以常州创新园330亩启动区,浓浓的国际化氛围迎面扑来。由以色列设计公司与国内设计团队共同设计,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三生融合”国际社区,由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国际创新村、孵化加速平台与展示推广平台组建的“一院一村两平台”拔地而起。

作为中以两国政府首次共同发布的支持以色列创新型企业来华发展的指南,“共建计划”由以色列创新署与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同推动落实。目前,累计有39家以色列企业申报“共建计划”,21家通过以色列创新署审核,12家企业签约落户园区。与此同时,通过“中以创新汇”技术合作平台,与以方伙伴“云端牵手”,园区累计举行了26场“云路演”,吸引了215家以色列企业和500余家中方企业参与,已达成合作意向180余个。

1642748626135274.jpg

能级提升,

创新“技术超市”澎湃新动能

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中以科创学院、摩希创新加速器、CI3孵化器、CICP-TL联合实验室、中以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创新中心、“中以创新汇”网站......一批特色平台组成了创新“技术超市”。

自2020年9月启动运营以来,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促成中以技术合作项目14个,Trendlines生命科学联合实验室、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支撑平台、荧光RNA即时核酸检测技术产业化平台等陆续建成投用。

创新技术与产业基础精准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上升双螺旋”激发新动能。以色列知名孵化器Trendlines集团与中国骨科领军企业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打造了具有全球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腔镜吻合器产品。2021年12月,两家公司与园区开展三方合作,共建常州森以创业投资中心项目,一期投入2000万元,预计将同步引进PMAA骨水泥项目、正合生物倒刺线项目、Btcp+胶原蛋白人工骨项目等多项生物医疗科技项目落户园区。

截至目前,园区共新增签约落户“高科技、国际化、犹太+”科技型项目40个,10个项目成功申报龙城英才计划,推动园区企业参与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推动2家企业申报常州市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得立项,推动1家企业申报“江苏—以色列产业研发合作计划”第十七轮合作项目并成功立项。

坐落在特拉维夫离岸创新中心——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正发挥着江苏省驻以色列经贸代表处功能,促进全省与以色列双向经贸与投资合作。目前,已有19家以色列企业入驻。园区里,国内首家由以色列团队运营的创新加速器——摩西创新加速器共孵化7家企业入驻,正加速聚集科技企业落地。

 1642748668144029.jpg

全链创新生态,

人才活力加速释放

对以色列经验持续不断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全链创新生态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大脑”释放活力。

借鉴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制度,由中以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双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建立起新型研发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中以智库资源,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强有力战略支持。参考以色列YOZMA基金操作模式,由省科技厅与常州市共同设立的总规模10亿元的中以创业投资基金、1亿元的中以常州创新园天使投资专项资金,杠杆放大对初创企业的资本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创项目种子期投资。

创新阵地持续强化。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扩充人才团队,圆满完成2020年度“青年博士创新计划”开放课题结题,申报发明专利达20项,并启动2021年度“青年博士创新计划”招募,吸收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20名新成员。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常州)揭牌成立,完成骨科平台“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基金”项目征集工作,共收到来自全国96家三甲医院、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课题总计234项,最终决定资助77项;促成荧光RNA项目完成正式签约,目前项目公司已完成注册,核心人员已全部入职。

去年10月园区与常州大学共同获批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揭榜任务承担单位,下一步双方将共建中以科创学院,培养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此外,园区还联合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常州大学开展新工科教育本硕一体化联合培养合作,目前首批3名研究生已抵达以色列正式开始深造。

走进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里科创青年正在机器人实验室里组装模型。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发起,借鉴以色列办学模式,聚焦智能制造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打造集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产业加速和资本参与为一体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体系。来自东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周舒怡是2021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的学员,现在由她当时所在团队为护林员设计的随身驱蚊器在训练营中脱颖而出,获得孵化器的资金投资实现从创新灵感到落地投产的梦想。

(田博/文)

*本文为本平台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